二、考察篇
想要装修出一个满意的家,找一家靠谱而又能满足自己需求的装修公司自然是非常重要的。确定了“装家”理念后,我和先生就开始了漫漫的考察装修公司之路。也许是小两口第一次买房装修,先生在装修这件事上特别得上心,在这里悄悄地给他点一个大大的赞!
新房交付前一年的样子,先生就开始各种途径了解装修公司,刚开始主要以网站、19楼、知乎、微信公号为主,期间种草了大牌设计公司LSJ和主打施工规范的新秀公司KC。网上搜集资料了解之后,便开始实体考察,包括跟设计师聊以及去装修工地考察施工工艺和细节等。
在考察了一系列不同风格的装修公司之后,暂且把它们分为四类:一、套餐类的传统装修公司,二、成熟期的大牌设计公司,三、主打施工的新秀公司,四、上升型的设计公司。
一、套餐类的传统装修公司
在杭州,传统装修公司不少,耳熟能详的就有NH、SD、MP等等,主要以套餐类为主,整体水平发挥稳定,因为每年在这种传统装修公司手上的案例实在是太多了,同一个小区同一种户型的说不定出个几套方案就可以畅行无阻了。
抱着试一试的态度,我们先考察了A公司,接待我们的是一个三十几岁的女设计师,根据我们89方的户型,简单给我们介绍了几个套餐,一副胸有成竹,89方的户型我做得多了你们就放心交给我会帮你们都搞定的样子。然而谈及我们一些比较个性化的需求时,不是很耐心也不是很愿意去尝试。好吧,套餐只能是套餐,好像没有太多时间放在你这里陪你玩儿。
传统装修公司考察的第二家是主攻我们小区的B公司,在小区还没有交付也没有业主群之前,该公司主负责我们这个小区的销售人员就开始建了一个近500人的大群,经常时不时地发一些小区的照片、信息等,刷着刷着存在感就刷出来了。一进入这家公司,水果、点心、抽奖等各种外围的服务都非常周到,去了两次场内氛围都非常热闹,来参观咨询的业主也很多。但是负责接待的小哥在施工工艺上貌似不太在行,被先生几个问题一问,就陷入了“我也讲不清楚,但是我们公司的施工工艺就是最厉害的”的困境。好吧,这种风格是肯定说服不了先生的,毕竟我们家先生是一个学习能力又强,对施工工艺颇有要求又剖有研究的人。用先生的话说“这家公司把重心放在了营销上,因此这两年上升速度很快,但在实际工艺上也就只能唬唬不懂的外行人”。
总结一下,套餐类的传统装修公司一般手上体量大,主要以复制套餐为主,一般自由发挥和个性定制的空间较小,但整体发挥比较稳定,最终的成品大多属于“无功无过”款。适合自己不太有时间,图省心和稳定,装修需求比较常规,不太有特殊需求的业主。
二、主打施工的新秀公司
第二波考察的是主打施工的新秀公司,在前期网上删选的基础上,实体店重点考察了先生之前很看好的KC。这家公司据说是一位浙大毕业生创办的,致力于像工程师一样做装修,是一家结合了互联网基因和传统装修基因的互联网装修公司。从与公司顾问的交流及去装修工地考察的情况来看,整个公司的管理和流程的确非常规范化、标准化。这一点还是很吸引我先生的,毕竟KC主打的是“理工科思维做装修”,这一点跟我先生的风格还是很契合的。管理流程和施工工艺考察完毕之后,便进入了设计考察阶段。顾问很热心地帮我们约了设计师聊具体的设计事项,设计师年龄与我们相仿,相谈倒也甚欢,只是至今想起来好像记不起任何设计的亮点和细节了,大概设计师走的也是理工科风格,因此从设计的角度不太能打动我找个文科生吧。
三、成熟期的大牌设计公司
第三波考察我们开始把目光投到了大牌的设计公司,于是去了已种草好久的L公司(其实这家公司已经种草好几年了,还没有买房的时候先生就推荐了这家公司的公号给我)。当年刚种草的时候,它也还是一家上升型的公司,规模还不是很大,但是以设计取长,毕业的作品很走心很吸引人。
不过等到我们装修去考察的时候,它已经在城西也开了分店,开始走向成熟期的大牌设计公司了。从近期发布的作品来看,也多走的是高冷轻奢的风格,让人有种“可远观而不可亵玩”的感觉。尽管这样,我们还是不死心地约了L公司的客服,实地去公司考察沟通下。沟通了才知道,它果然已经各种流程上都很成熟,这些年因为设计做得好,现在施工部也已经挺具规模了,工程管理上也比较流程化。当然,现在人家的设计师也是按资深程度根据你户型的大小来分配的。好吧,像我们这种89方就只能分配到资历最浅刚进去的设计师了,毕竟人家现在的主要客户群体都是大户型。而且一旦公司的定位主要是针对大户型的,那么很多小户型的收纳、空间利用等便也不是这家公司所主要考虑的了。
一番沟通下来,腼腆的年轻设计师大概也发现了我们不是他的目标客户,于是大家愉快地说再见了。你很好,但是不适合我们,或者说是我们还够不上你哈哈哈~
四、上升型的设计公司
最后一波考察的是两家上升型的设计公司,这也是最后让我们陷入纠结的两家公司。关注到Q公司是由于在网上看到几套他们家日式风格的作品,那时候先生很喜欢日式原木的装修风格(哈哈哈,其实现在也还是很喜欢,只可惜我对原木风不感冒,最后在风格上还是被我带偏了),因此就去考察了这家公司。接待我们的设计师江湖称“某哥”,当时提出的“次卧飘窗拓展为阳台后,实现生活阳台功能,解放客厅景观阳台”的想法至今让我还是印象挺深刻的,感觉也是一个比较有追求的设计师,还有着去各种想不到的地方淘东西的癖好,当时就说要带我们去哪里哪里淘东西了。
Q公司还有一点让人比较意外的是,它的施工部前身是一家杭州老牌的主打施工的装修公司。我和先生去考察了两次他们的装修工地,难得得整洁有序,施工细节也很到位。先生说,这两个装修工地在他考察的几个工地里面算是排在前列的。
后来又从网上了解到了城西的另外一家设计公司,从它们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作品来看,风格比较适合年轻人,有点小文艺小现代,不得不说从最终成品的视觉效果上来说,这家公司的作品还是很打动我的,不,应该说是考察到现在最打动我,最契合我的口味的。与设计师沟通之后,发现设计上更大胆更有创意,客厅的去电视机去沙发化,打造家人共同工作空间的设计让我和先生很满意。
设计过关之后重点考察的就是这家公司的施工工艺了,这一点主要从先生考察。我们去那个曾经我最喜欢的小区(阴差阳错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买,最终买了另一个小区,有种损失了1000万的痛心感,以至于先生每次带我去看那个小区的装修工地都心里忐忑不安,还要安慰我好两下子。偏偏W公司还在这个小区接了很多的客户,真真是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孽缘啊!)看了好几个不同装修阶段的工地。发现这家公司的业主也是稀奇古怪各种都有,需求也是因人而异,在户型改造和个性定制上做得还是不错的!从施工工艺的角度上来说,先生说不能算是最好的,但中上应该还是有的。
两相比较之下,Q公司是施工工艺牢靠,但视觉设计上总感觉稍欠一点没能完全get到我们想要的点,W公司施工工艺中上水平,视觉设计上打动人心更胜一筹,两者各有优劣,难分伯仲。也曾想过,两家公司各取所长,找一家做设计另一家做施工,考虑到后期的沟通协调上的林林种种,最终还是舍弃了这个念头。
最终,经过一番思虑和斗争之后,我们先签了W公司的设计,后又签了W公司的施工,因为先生说,大不了施工的时候他多盯着一点!
当当当~揭晓答案:W公司就是我们最终选定的“文青设计”,希望能不辜负我们这一路的寻寻觅觅,最终能交出一份满意的毕业作品!
装修公司考察记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咯!当然说到装修的考察篇,装修公司才是第一步,后面还有更多的新风、地暖、空调、橱柜、衣柜、门窗等等一系列的东西等着我们去考察呢!后续的考察篇且听下回分享哦!